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基础的生产要素,产业数字化亦是必然趋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权利保护、跨境传输管理、交易流通、开放共享、安全认证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深入开展数据资源调查,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数据要素流通是数字经济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而只有在安全、高效的流通中,数据要素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以往,数据拥有者出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原因,形成了一道“数据高墙”,如今,随着隐私计算的出现,这一局面正在发生转变。
在传统的数据流中,通常采用的是数据包(1.0)和明文 API(2.0)的接口。1.0模式下的数据直接交换,会造成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泄漏和滥用,2.0模式通过程序隔离元数据,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用户的个人隐私,但也会影响到数据融合的价值。鉴于数据泄漏事件频发,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数据安全的重要性,意识到数据安全关系到整个社会以及每个人的利益,也是数据时代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特别是在数据敏感性较高的医疗保健、金融保险等领域,安全屏障不可或缺。为了实现保护与发展、效率与风险的平衡,就必须进行技术革新,以满足数字化经济发展中的多元化场景需要,为合理使用数据元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建立数据资源产权制度和流通使用制度”“强化隐私保护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等一系列重要部署。2022年1月5日中国信通院发布了中国数据要素流通指数(DAPI)报告,该报告通过大数据技术与产品赋能,结合隐私计算技术、可信计算技术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从数据要素安全流通角度出发进行分析与评估。这些都是从数据要素流通的新情况、新形势出发,从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的相应要求,主要强调在大数据技术、可信计算等方面推动隐私计算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随着隐私法律法规的颁布、相关政策的引领号召、隐私计算产业的蓬勃发展,隐私计算技术的重要性和价值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隐私计算是一种由两个或多个参与者联合计算的技术和系统,参与者在不泄露各自数据的前提下通过协作对数据进行联合机器学习和分析,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能有效打破数据孤岛、加强隐私保护、强化数据安全合规性,目前看来隐私计算是保护数据安全与隐私的“最优解”,逐渐成为数据流通的3.0模式。
从具体应用上来看,隐私计算满足了数据合规的要求,能够充分调动数据持有方、使用方、运营方、监管方等各方的积极性,实现数据资源海量而高效的汇聚、交易与流通,进一步盘活了数据资源价值,极大促进了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从宏观产业上来看,隐私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基础性、支撑性环节,会在很大程度上完善各类软件应用及平台的安全性、合规性,促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郝志强表示,我国数字化建设始终贯穿着安全发展的全过程,数据安全已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隐私计算会加快融入数字产业发展进程中,在隐私计算的赋能之下,数据要素市场将更为成熟、完善,数据流通与交易亦会愈加安全、有序、高效。